跨过立春,我们迎来了雨水节气。“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的这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勾画了早春雨水润万物,万物待萌发的生机盎然的景象。北京在立春和雨水时节间悄然飘了两场小而轻薄的雨雪,仿佛为随之而来的雨水节气做了点点渲染。
(资料图)
湿润有度,调和脾胃“天人合一”是最朴素的中医传统思维,人与自然界时刻保持着关联并受之影响。雨水时节,为立春后的第一个节气,气温尚未回暖,空气中的水分增加,会导致寒中夹湿。寒湿非常容易影响的脏腑,就是我们中医学的“脾”脏,我们临床中常听患者描述的“身体困重、头沉如裹、腹部发凉、大便稀溏、困倦思睡。”都属于脾虚湿重的表现,与此时节气特征相关。它也同时会影响我们的四肢肌肉,出现关节冷痛,肢体困乏的症状,这就是“脾主肌肉”的内涵。
因此遇到这类疾病,中医医生都会从健脾利湿着手,顺应时节养生。我们可以进行适度的腹部按摩,艾灸腹部、足三里。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这个时候可以进食大枣、山药、莲子、扁豆这类药食同源的甘味类食物健脾,配合陈皮、薏米、茯苓类药物利湿。恰当的饮食和保养能够在这一节气达到人体的润,润而通透。而不注意保暖、寒凉的饮食则会在这一时节更加损伤脾胃,导致湿气进入体内。
酌减衣物“春捂秋冻”是父母一直叮咛的老话,因为春季气温乍暖还寒,初期注意风邪,而雨水的到来,让春意初现的大地渲染了阵阵湿冷之气,这个时候我们不要因为短暂暖阳的吸引而迅速从羽绒服变换成单薄的春装,而是要根据气温多备一件外套,避免气温的波动导致寒湿之气进入我们的身体发为疾病。
畅达肝气春季多风,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很多春季易发疾病都与风有关,进入雨水时节,风中加了点湿气,我们养生的重点又侧重到了脾胃。中医认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就好像从立春节气进入了雨水节气,肝气不畅引起的疾病,比如鼻炎、咳嗽、失眠、焦虑等疾病不及时治疗,在这一时节易出现寒湿困脾的症状,乏力、便不成形、关节僵硬沉重、困倦不宜醒。因此我们雨水时节乃至整个春季要保持情绪的舒畅,心情平和才能条畅肝气。玫瑰花、茉莉花、合欢花这类花类物质的代茶饮或者香薰能够较好地条畅人体的气机。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立春、雨水让我们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春的气息,顺势而为是指我们要顺着节气的更替,天气的变化调整我们心境、饮食、起居、运动。只有我们人体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如果我们出现了过敏性鼻炎、咳嗽、头晕、关节僵硬疼痛、困倦乏力、焦虑紧张这类不适,就需要来中医科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获得一些生活建议。
扫码进入医生主页
●●●●●●●
熊祎虹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长按识别/预约挂号
●●●●●
供稿 | 中医科 熊祎虹
编辑&责编 |公共关系部 王闰月